close

 

版權所有 史威登堡讀書會

http://www.swedenborgians.org/

 

 

上天堂非單憑神的慈悲

從基督教界進入靈界的人多抱有一種錯誤的觀念,以為上天堂純粹是出於神的慈悲。誰得到神的允許,誰就能進入天堂。誰進入天堂,誰就能享受無上的快樂。持這種觀念的往往是那些堅持“唯信稱義”的人,一廂情願地認定信就上天堂,行為如何不是衡量的標準。這種人對天堂和天堂的福樂可以說一無所知。天使告訴他們,主從不向任何人關上天堂的大門,一切嚮往天堂的人都可以進去並住在那裏,只要他們確實適合那裏。史威登堡看到,一些嚮往天堂卻對天堂的性質毫無認識的人也蒙主許可進入了天堂。他們剛跨入天堂的門檻,接收到天堂的光與熱時,立刻感到心如刀絞,痛不欲生,仿佛是在地獄備受煎熬,而非在天堂享受福樂。震驚之餘,他們只好狼狽而逃。(參《天堂與地獄》525

親身經歷告訴他們,沒有人是單憑神的慈悲進入天堂。“得救若單憑神的慈悲,那麼每個人都將得救,連地獄的人也無不可了。那樣的話,地獄根本不會存在了。因為主即是愛,即是善,即是慈悲。倘若人人皆可直接得救,他卻縮手不救,便是違背他自己的神性。聖言告訴我們,主不願一人沉淪,乃願人人得救。”(《天堂與地獄》524

神的慈悲是施向所有人的。“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馬太福音55)神從不向任何人收回他的慈悲,一如既往地樂意拯救他們。即便對惡人,也是如此。這意味著凡願意得救的人都能得救,但沒有人是單因神的慈悲得救,而是需要遵循正確的途徑。這途徑就是神所啟示的真理,真理告訴我們當怎樣生活,當怎樣行事為人,以便得救。主借著真理將天堂的生命注入我們裏面,引我們進入天堂。(參《天堂與地獄》522

天堂與地獄是截然相對的,正如善與惡是截然相對的。凡願意順從真理,努力斷惡修善的人,主就將天堂的靈流注入他裏面。反之,不願離惡向善的人,主無以將天堂的靈流注入他裏面,儘管主滿心希望施以拯救。因為惡與善是截然相對的,接受地獄的人就歸屬地獄,接受天堂的人就歸屬天堂。

“當有人問,亞伯拉罕、以撒、雅各、大衛及眾使徒是否也不能單憑神的慈悲上天堂,天使說是的,沒有人可單憑神的慈悲上天堂。能否接入天堂,取決於個人在塵世的生活。天使且稱知道這些人在哪,他們並不比別人特受尊崇。他們在聖經上之所以享有盛名,只因在深層意義上他們象徵主。”(《天堂與地獄》526

史威登堡通過大量經歷證實,在靈界,惡人不能被灌輸天堂的生命。有的人相信,在他們死後,當他們從天使聽到真理時,一定會欣然接受,成為虔誠的信徒,舍惡從善,然後被接入天堂。有此想法的人,主允許他們一試,讓他們親自體驗。一些人確能明白真理,好像欣然接受,可一旦他們回到自己的欲望中,他們就拋棄真理,加以駁斥,為自己的錯誤行為辯護。也有些人希望自己在塵世積累的欲望被抽離出來,注入天堂的生命,取而代之。甚至這樣的願望,主亦滿足他們。然而,欲望剛被抽離,他們就橫倒在地,如同死屍。(參《天堂與地獄》527

 

上天堂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難

一些人覺得,通往天堂的生活是艱難的。他們以為,過“靈性的生活”就意味著放棄世上的一切,禁戒身體上的各種樂趣享受,終日虔誠地默想、禱告、讀經、讚美,必須神情嚴肅,刻苦己身。從大量的靈界經歷及通過與天使交流,史威登堡確知實際情況與此截然不同。事實上,以這種方式過所謂靈性生活的人是活在消沉和悲觀之中。這種生活不能接收天堂的快樂,因為每個人死後將延續他生前的生活方式。

恰恰相反,要接收天堂的生命和快樂,我們必須盡心盡力活在世界當中,參與其中,盡各自的責任和義務。這樣,通過一種道德的生活,靈性的生命在我們裏面逐漸成形。沒有其他任何方式能讓我們的靈魂做好進入天堂的準備,因為缺乏社會生活的精神生活好比一座沒有根基的房子,經不起風吹雨打。(參《天堂與地獄》528

“在靈界,我與一些曾厭離世界以便追求聖潔的人有過交談,也與一些曾以種種方式禁欲苦修,以之為棄絕世界、克制肉體情欲的人有過交談。他們多數人變得鬱鬱寡歡,使自己遠離了只有在世間才有機會實踐的積極仁愛的生活。他們不能與天使同住,因為天使的生活是快樂幸福的,由愛人利人的活動構成。另外,逃避塵世生活的人往往懷有一種功德心理,認為自己有資格配得天堂,獲得天堂的快樂是他們當得的賞賜,對究竟何為天堂的快樂卻一無所知。當他們進入天使當中,試著去感受他們的快樂時,他們困惑了,仿佛遇見了與他們信仰格格不入的東西。因為天使的生活不摻雜功利的觀念,由各種社會活動和義務構成,並從自己所成就的善行中獲得快樂。他們無法感受天使的快樂,只好離開,與生前曾過著相同生活方式的人結合起來。

“也有一些人過著表面虔誠的生活,經常上教堂禱告。他們禁欲苦修,心裏卻時刻想像自己如何比別人更加優秀,更值得稱道,死後必被尊為聖徒。在來世,他們不能進入天堂,因為他們做這一切完全是為了自己。他們以自己的虛榮玷污了神的真理,以致當中一些人喪失了理智,把自己當作神。因此,他們只能與地獄的同類呆在一起。也有一些是奸佞狡詐的。他們也在地獄。因為狡詐的人用他們的詭計裝成道貌岸然的樣子,誘導眾人相信他們是聖人。這其中包括許多天主教聖徒。我曾與他們一些人有過交談,對他們先前在世間並後來在靈界的生活作過清楚的描述。

“我提這一切是為了讓大家明白,通往天堂的生活不是退離世界,而是活在世界當中。必須在世間實踐仁愛的生活,缺乏仁愛的所謂虔誠不能將人引向天堂。只有本著仁愛的心過仁愛的生活,在每項責任、事務、工作中表現誠實和公平,才能將人引入天堂。當我們按誠實和公平行事為人的時候,生命的源頭就在我們裏面,因為如此行正符合神的律。這種生活不難,缺乏仁愛的所謂虔誠才真的難。人們以為它能引向天堂,其實它是將人引離天堂。”(《天堂與地獄》535

【注】史威登堡此處對厭離世界者和某些天主教聖徒的批評,有靈界事實為證,也有特定的歷史背景,天主教徒無需介懷。指出退離世界追求所謂虔誠實不可取,並不表示暫時遠離塵囂加強靈修也不可取。靈修的生活常常是需要遠離塵囂的,暫時的退離有時甚至是必要的。出世入世保持平衡方為中道,能即世離世就是得道。

 

史威登堡通過大量的靈界經歷證實,財富、地位、尊貴的生活、娛樂享受,等等,並不妨礙人上天堂。我們大可以通過正當途徑積累財富,大可以追求優雅高貴的生活,大可以住寬敞華麗的豪宅,大可以參加悠閒娛樂、社交活動。我們無需整天耷拉著腦袋,板著一副深沉哀傷的面孔,以表虔誠。我們完全可以快快樂樂的生活,只要心中有愛,在所做的每一件事上,在所處的每一個崗位上,總懷著仁愛與慈悲,本著誠實公平、盡職盡責的原則處世待人。(參《天堂與地獄》359

我們若以理性的眼光觀察生活,將發現人的生活可分為三重,可分別稱之為“文明的生活”、“道德的生活”、“靈性的生活”。(參《天堂與地獄》529)文明的生活指在法律的框架內生活,至於法律的規定是否屬道德的要求,這並不重要。它所注重的僅僅是不觸犯法律,對道德和良心等東西漠不關心,也不以為然,言語造作只求不觸犯法律就行了。道德的生活指遵循誠實、公平等道德準則的生活。這種生活高於文明的生活,因為它不僅考慮法律的要求,也考慮道德的標準。靈性的生活指按信仰的原則生活,它不僅考慮法律,考慮道德,還考慮自己的行為是否合乎愛神愛人的原則,是否于人于己有益。不難看出,靈性的生活同時也是文明的生活,道德的生活,而缺乏靈性高度不以愛人如己為標準的所謂文明或道德的生活,不是真正文明或道德的生活,因為這種生活是以自己為目的,考慮的是自己的名利得失,終究是為了一己私欲。

【注】道德的生活,按現代人之理解,指遵循誠實、公平等道德準則的生活。其實傳統的道與德無異於靈性生活。道者,通達靈性生活之路也;德者,靈性生活中來自本性之得也。這裏取現代人所持之義,故言缺乏靈性原則的所謂文明或道德的生活,非真正文明或道德的生活。

 

世上多數人過著文明道德的生活,沒有人願意被認為是不文明不道德的。我們從小就學會並習慣了在人前表現得體,不論好人壞人,都儘量表現得誠實而公平。靈性的人以同樣的方式生活,所不同的是,他們不僅將誠實公平視為文明和道德的要求,也當成神與信仰的標準。表面看來,好人和壞人相差不多,從本質上說,卻有天壤之別。惡人雖然也表現得誠實公平,可他們是為著自己的緣故,若非顧及法律的懲罰或名利的得失,他們必反其道行之。因為他們不敬畏神,缺乏內在的約束。只要條件允許,他們必衝破外在的束縛,以求滿足自己的欲望,從中獲得快樂。等到了靈界,他們內在的本性就會顯露出來。此時外在的因素已不具約束,他們不像從前顧及法律的懲罰和名利的得失,真正的本質就暴露出來了。

在人類文明史上,文明的、道德的、靈性的生活都是以諸如十誡、五戒十善等放諸四海而皆准的原則為基礎。不以任何信仰原則為標準,僅僅過著表面文明和道德生活的人,雖不殺人,心裏卻仇恨一切妨礙他的人,燃燒著報復的欲望。若非法律等外在因素的束縛,他們就會殺人,因為這是他們的欲望。或者他們雖不通姦,心裏卻藏著姦淫的欲望,只要條件允許,他們就會付諸現行。或者他們雖不偷盜,心裏卻貪戀別人的財物,時常帶著奪取的念頭。一切否認神明、來世等信仰觀念的人都是如此,因為他們缺乏基於某種信仰的良心作為約束。尚在人世的時候,惑於表像,人們或許不認為這是事實。但是到了靈界,當人的本性顯露以後,沒有內在約束的人必為惡欲所驅使,往各種罪惡裏直奔。(參《天堂與地獄》530

將人的生活經過這樣一番剖析,我們不難發現,通往天堂的生活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難。我們原本已選擇了文明道德的生活,需要做的只是將動機改換一新。“現在我們明白了,通往天堂的生活其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難,因為這只是加以分辨的問題。每當有違背誠實公平的事物引誘我們時,我們及時加以省察,禁絕不做,因為這違背神的命令。當我們習慣了如此思辨,形成一種生活方式,我們心智的更高層次就會打開。更高層次打開了,我們對何為不誠實不公平就能看得更加清楚。看得更加清楚了,我們就能去除這些惡性。因為我們只有知道何為惡,才有可能除去此惡。” (《天堂與地獄》533

總言之,通往天堂的生活不是退離世界,健全的社會生活才是走向天堂的基礎。耶穌說愛是信仰的總綱。如若退離世界,又如何實踐愛、實踐信仰呢?在世間不懂愛,不懂快樂,將來又豈能懂得愛,懂得快樂呢?使徒保羅曾給那些自表謙卑、苦待己身的人指出,他們禁欲苦修其實在克制肉體的情欲上毫無功效。他一切的指導都與實際生活密切相關,比如:愛人不可虛假,惡要厭惡,善要親近;愛弟兄,要彼此親熱;恭敬人,要彼此推讓;殷勤不可懶惰;在指望中要喜樂,在患難中要忍耐;聖徒缺乏要幫補;逼迫你們的,要給他們祝福;與喜樂的人要同樂,與哀哭的人要同哭;要彼此同心;要俯就卑微的人;不要自以為聰明;不要以惡報惡;眾人以為美的事,要留心去做;不可為惡所勝,反要以善勝惡,等等。(參《羅馬書129-21)在生活中實踐愛,實踐信仰,是一條穩妥的天堂之路。

 

天堂:人類嚮往的理想國

天堂由無數大小不同的團體組成,各從其類。類別以善為劃分標準,而非以智慧為標準。換言之,有相同德性之人歸入一個團體,但智慧有高有低。各種不同的治理形式由此應運而生,以保證各團體並進而保證整個天堂井然有序的運作。粗而言之,天堂可分兩個國度,史威登堡分別稱之為“屬天的國度”和“屬靈的國度”。性既不同,治理形式自然不同。細而言之,天堂的無數團體,按照所發揮的功能不同,治理形式也不同。但歸根結底,整個天堂的治理無非是以彼此相愛為基礎。(參《天堂與地獄》213

屬天國度的治理可稱為“公義”,因為其中所有天使的主要特徵是善,而由善所衍生的一切被稱為“公義”。真理寫在他們心裏,他們從不為是否公平而爭論,只關心如何公義的生活。智慧較低的天使請教智慧較高的,智慧較高的又請教主。在主的指引下過公義的生活,這是他們最大的快樂。屬靈國度的治理稱為“公平”,因為其中所有天使的主要特徵是信,也即是理。理關乎公平,善關乎公義。屬靈的天使同樣為主所引導,然而是間接的。因此他們有管理者,根據團體的需要,管理者可多可少。他們也有共同生活所當遵守的律法,管理者根據律法施行治理。(參《天堂與地獄》214-215

由於基於善的治理稱為“公義”,基於理的治理稱為“公平”,所以聖經在談論天國和教會時,常連帶提及“公平和公義”。例如:[1] “他的政權與平安必加增無窮,他必在大衛的寶座上治理他的國,以公平公義使國堅定穩固,從今直到永遠。”(以賽亞書97[2] “日子將到,我要給大衛興起一個公義的苗裔;他必掌王權,行事有智慧,在地上施行公平和公義。”(耶利米書235[3] “耶和華被尊崇,因他居在高處;他以公平公義充滿錫安”(以賽亞書335[4] “誇口的卻因他有聰明,認識我是耶和華,又知道我喜悅在世上施行慈愛、公平和公義。”(耶利米書924

屬靈的國度有各種不同的治理形式,根據所盡職能的不同,團體的治理形式隨之不同。他們的職能與人體各組織器官的功能有對應關係。我們知道,心有心的功能,肺有肺的功能,肝有肝的功能,脾有脾的功能,感覺器官有感覺器官的功能,等等。正如人體有各種不同的功能正協同運行,天堂大身也有各種不同的功能正協同運行,兩者存在對應關係。但不管怎樣,各團體所發揮的職能縱然不同,所有的治理形式總以整個天堂的公共利益為相同目標。每個團體、每位天使為整個天堂的公共利益發揮自己的職能,作出自己的貢獻,又從整個天堂的良好運作中獲得益處。正如人體每個組織器官各自發揮自己的功能,又從整個人體得到支援和供養。(參《天堂與地獄》217

作為天堂管理者的,是更具愛心和智慧的天使。出於愛,他們希望每個人都獲得幸福;憑藉智慧,他們知道如何達成這樣的願望。他們不濫用職權,不發號施令,而是全心全意地事奉和服務。他們不認為自己比別人重要,卻將團體和其中成員的幸福放在首位,把自己的利益放在末後。他們確實享受尊貴和榮耀,住在團體中央壯麗的宮殿中。他們也接受這種尊貴和榮耀,因為知道這是主的恩賜,是為了服務他人,不是為了自己。主對門徒說的話正是這個意思,他說:“你們中間誰願為大,就必作你們的用人;誰願為首,就必作你們的僕人。正如人子來,不是要受人的服侍,乃是要服侍人。”(馬太福音2026-28);“你們裏頭為大的,倒要像年幼的;為首領的,倒要像服侍人的。”(路加福音2226)(參《天堂與地獄》218

屬天的國度以愛進行治理,真理寫在他們心裏,所以公義之治可稱為“無為之治”。屬靈的國度以理進行治理,他們有管理者,有理當遵守的律法,所以公平之治乃是“有形之治”。無為之治也好,有形之治也罷,整個天堂的治理總以彼此相愛為基礎,以服務他人為快樂,人盡其才,物盡其用,互助互惠,相輔相成。事事有人做,人人有事做。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俯首甘為孺子牛的人民公僕,柏拉圖嚮往的理想國,摩爾憧憬的烏托邦,“大道通行,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於地,不必藏於己;力惡其不出於身,不必為己;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外戶而不閉”的儒家大同世界,在基督的天堂得到完滿的實現。

 

天堂妙不可言的快樂

一切快樂都出自愛或欲。所愛所欲得到滿足,我們就感覺到快樂。愛或欲的性質決定了快樂的性質。粗略地說,愛可分為兩種,一種是面向己,可稱之為私欲;一種是面向人,可稱之為仁愛。每個人都帶著與生俱來的罪性,這罪性表現為私欲,也就是驕傲、虛榮、自私自利。在驕傲情緒、虛榮心理、自私自利的欲望得到滿足時,我們感覺到快樂。這是一種外在的、膚淺的、粗糙的快樂,因為它來自塵世和肉體的層面。而精神和靈魂層面的快樂是內在的、深沉的、細膩的、無以言喻的,它出自愛,因為神就是愛。神性的愛和快樂從內在的途徑影響人的感受。(參《天堂與地獄》396

通過在靈界的所見所聞和自己的親身體驗,史威登堡發現,今日鮮有人知道何為天堂,何為天堂般的快樂。他們只知道一種外在的、膚淺的、粗糙的快樂,對於內在的、精神上的、靈裏的快樂一無所知。因為現代人僅關心外在世界和肉體,對靈裏的快樂幾乎完全喪失了感受和體驗。名利、地位、虛榮、感官刺激、肉體享受的滿足,是他們快樂的唯一來源。要是有人告訴他們,當這些粗劣的欲望和快樂被放舍以後,將能享受到更加妙不可言的、無法形容的快樂,他們必難以置信。因為他們沒有感受過,就認為它並不存在。然事實上,和內在的快樂相比,外在的快樂微不足道。(參《天堂與地獄》395

天堂的快樂出自天堂的愛,因為愛的本質是給予,是分享。對天堂的每一位天使來說,能分享他的快樂,就是最大的快樂。所以在天堂,一個人的快樂是所有人的快樂,所有人的快樂是一個人的快樂。僅僅從這一點,就不難看出天堂的快樂是何等其樂融融。自私自利者恰恰相反,它不是給予,而是奪取,不是分享,而是佔有。如果說天堂的快樂是愛人如己,先人後己,甚至為人舍己,那麼地獄的快樂則是損人利己。(參《天堂與地獄》399

“我曾與一些剛剛進入靈界的人談論永生。我強調說,知道誰是一國之君,政府體制如何,這很重要。當人們遊歷他國,最重要的莫過於瞭解國君是怎樣的人,政府體制如何,以及其他細節。世間尚且如此,何況永遠生活之地!他們有必要知道是主掌管天堂和宇宙,因為掌管天堂的必掌管整個宇宙。這意味著他們現在進入的國度屬於主,而這個國度的律法是永恆不變的真理。這一切真理以愛主至高及愛人如己為總綱。且當知道,他們若希望成為天使,就應該愛人勝於愛己。

“聽到最後一點時,他們懵了。因為他們生前聽過這些道理,只是從未信受。他們懷疑天堂是否真有這種愛,人是否真能愛人勝於愛己。我告訴他們,在來世,每樣善將有無限的增長。活在肉體當中,能做到愛人如己已屬難能可貴,因有許多屬肉體的欲望。一旦這些欲望得到淨化,愛將變得更加純粹,至終成為天使那樣的愛,即愛人勝於愛己。因為在天堂,與人為善是快樂的,而與己為善只有在以他人為目的的情況下才是。這就是愛人勝於愛己。

“至於這種愛的可能性,可以從現世一些夫婦的愛得到證明。他們情願犧牲自己,也不要自己的配偶受傷害。也可以從父母對兒女的愛得到證明。母親寧願餓死,也不要自己的孩子挨餓。真正的友情也能讓人義赴友難。最後,他們可以思想愛的本質。愛的本質是從為人服務不求回報的過程中獲得快樂。不過這種快樂是愛己勝於愛人之輩所無法感受的,貪圖財利之人也無法感受,守財奴就更不用說了。”(《天堂與地獄》406

活在肉體當中時,愛己愛世界之人能明顯感受到欲望帶給他們的快樂,因為他們的快樂本來就是屬肉體的,是外在的。而愛神愛鄰舍之人對於他們的快樂尚未有明顯的感受,因為靈裏的快樂是深藏於內的。他們現在所感受的只是一種隱隱約約的平安的感覺。等到了靈界,情況就截然不同了。愛己愛世界之人的快樂將變成痛苦、恐懼、污穢,因為藏於他們內心的是所謂的地獄之火。相反,愛神愛鄰舍之人的那種隱隱約約的快樂和平安將變得真真切切。(參《天堂與地獄》401

史威登堡發現,多數人對天堂和天堂的快樂抱有錯誤的幻想和認識。很多從基督教進入靈界的信徒以為上天堂純粹在於神的慈悲:神准許誰進入天堂,誰就能享受永遠的快樂。他們不知道天堂在人心裏,不知道快樂出於愛,不知道天堂是真善美的生命狀態,以為身在天堂就能享受天堂的快樂。

“從現世進入靈界以後,精靈最大的願望莫過於上天堂。幾乎所有人都有此盼望,因為他們相信,上天堂只是得神允許的問題。既然有此願望,他們被帶到外層天的某個團體。若是愛己愛世界之人,當他們到達外層天的邊緣時,就開始感受痛苦,備受煎熬,仿佛身在地獄,而非天堂。他們掉頭就逃,直到進入地獄的同類當中才終於放鬆下來。”(《天堂與地獄》400

他們感到如此痛苦,因為他們的生命不適合天堂。適合地獄的人進入天堂,好比魚兒離開了水,或是動物沒了空氣,其苦狀可想而知。魚兒只有回到水中,鳥兒只有回到空中,才是回到適合它們生存的環境當中。

另外,有的靈以為天堂的快樂在於過著悠閒的受人侍候的生活。他們被告知,懶惰是決無快樂可言的,因為這意味著將快樂建立在別人的勞苦之上。他們本該知道,這種生活是懶散的,消極的。離開積極的生活,生命便沒有快樂可言。休息只是為了重獲體力,便於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回到積極的生活當中。

後來他們從實際經歷得知,無所事事的生活是了無生趣的,令人反感。天使的生活由有價值的、與人為善的行為構成,他們一切的快樂都在服務當中。別人的快樂就是他們的快樂,別人的幸福就是他們的幸福。這是愛的本質。愛在分享、給予、奉獻、成全中獲得快樂和滿足。(參《天堂與地獄》403

另外,有的靈以為天堂的快樂在於讚美榮耀神,並以為這是一種積極的生活。他們被告知,讚美榮耀神決非積極的生活,因為神不需要人的讚美。相反,神希望我們彼此發揮自己的作用,多做有價值有意義的事情。(參《天堂與地獄》404

還有的靈以為天堂的快樂在於成為高人一等的人物。他們被告知,在天堂,最小的才是最大的。所謂最小的,指的是那些不希圖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只求主的能力和智慧的人。這種人是最快樂的。他們既是最快樂的,自然也是最大的。因為若非最快樂的,最大有何意義呢?擁有權力之人利用他們的權力,擁有財富之人利用他們的財富,所追求的不就是最大的快樂嗎?此外,天堂的快樂也不在於做最小的,以求成為最大的,因為它的最終目的還是成為最大的。真的快樂乃是衷心祝願別人比自己好,為他人的幸福樂意效犬馬之勞,且不求回報,僅僅是因為愛。(參《天堂與地獄》408

“有一個靈認為他在世間過的是聖潔的生活,配得上天堂,因為人們尊他為聖。他說他曾過著虔誠的生活,花很多時間禱告,以為每個人只要追求自己的利益就夠了。他還說他是個罪人,願意受苦,哪怕受人踐踏,且稱之為‘基督的忍耐’。他說他願意做最小的,以便成為天堂最大的。當他被檢查是否做過或願意做任何善事時,他說他不知道何為善,只知道自己過的是聖潔的生活。起初因為他以自己為聖,就顯為人的形像,上身潔白放光。但是後來,光亮變為暗藍,再淪為黑色。因為他意圖高人一等,加之他意欲主宰別人,視別人微不足道,又變得更黑。”(《天堂的奧秘》952

天堂的妙樂是無以言喻的,因為它住于天使的靈性深處,由靈性深處流入思想和情感的細微處,再體現在一言一行當中。天使的內在層次仿佛是洞開的,能自由地接收遍佈全身的快樂感受。尚未進入天堂的善靈,當他們從天使的生命氣息感受他們的快樂時,甜蜜得仿佛要昏厥了。(參《天堂與地獄》409

“一些靈希望瞭解天堂的妙樂。他們被允許去感受,直到他們的極限。其實,他們所看見所感受的還不是天使的妙樂,只是淺有品嘗而已,淺到幾乎淡而無味。然而他們卻稱之為無上妙樂,因為這已經到達了他們的極限。我由此看出,天堂的妙樂有層次之分,一人的頂層可能只是另一人的底層或中層。我還看出,當我們到達自己的最深層,也就獲得了屬於自己的天堂之樂。我們不能承受更多,因為超出極限對我們反是一種痛苦。” (《天堂與地獄》410

“天堂的人不斷朝著青春年華邁進,時間越長,他們的青春年華就越快樂,越幸福,不僅持續到永遠,且隨著愛、善、信的增長而增長。那些在衰老期死去的曾信主愛人、與丈夫相親相愛的老嫗,隨著時間的前進,將越發進入花樣年華,呈現世人無法想像的美。她們的善良和愛心賦予她們如此美麗的形像,使得愛的快樂和優雅從她們面龐的每一個輪廓煥發出來,以致她們簡直就是愛的化身。一些人看到如此美麗的形像,都驚呆了。總之,在天堂越年長就越年輕。那些愛主愛鄰舍的人,在來世就變成如此美麗的形像。所有天使都是這種形像,具有無數的多樣性,而天堂就是由這些構成的。”(《天堂與地獄》414

 

人類與靈界息息相連的關係

隨著靈魂的覺醒及與靈界交往的日漸加深,史威登堡對人類與靈界息息相連的關係有越來越深刻的體驗和認識。每個人不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不是靠自己活著,不是憑自己存在。他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次心跳,每一次起心動念、言語造作,都依賴靈界而得建立。人只是生命的受體,一種承載生命的組織形式,通過靈界與生命的本體息息相連。在宇宙大身中,每個人只是其中的一個元素,一個細胞,依賴整個大身而存在,而生命之主就好比宇宙大身的靈魂,時時刻刻賦予它生命的活力。“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經歷,我對人與靈界息息相連的關係已經再熟悉不過了。”(《天堂與地獄292

每個人皆有善靈和惡靈與他同在,通過善靈他與天堂相連,通過惡靈他與地獄相連。這些靈在精靈界,即天堂與地獄的居間地帶。人有惡靈同在,因為他生來就帶著各種罪性。若非相同種類的惡靈與他相連,他就無以存活,也不能從惡中被引導出來以獲重生。(參《天堂與地獄293

所有精靈界的靈都與天堂或地獄相連:善靈與天堂相連,惡靈與地獄相連。天堂和地獄都分成無數不同的團體,每個靈都屬其中某個團體,其生命依靠該團體的靈流得以維持。因此,我們與精靈相連,又通過精靈與天堂或地獄相連。事實上,每個人都與天堂或地獄的某個團體相連。(《天堂與地獄294

什麼樣的靈與人同在,取決於他在心智和情感上是怎樣的人。根據人心智的變化,與他同在的靈也隨之變化。這意味著人在嬰兒期、兒童期、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與他同在的靈是不斷變化的。在嬰孩期,與他同在的是天真無邪的靈,這些靈與第三層天相連。在兒童和少年期,與他同在的是渴慕知識的靈,這些靈與第一層天相連。在青年和成年期,與他同在的是渴慕悟性的靈,這些靈與第二層天相連。在老年期,與他同在的是智慧童真的靈,這些靈與第三層天相連。

上述情況說的是獲得重生的人。未得重生的人情況不同。雖然有善靈與他同在,盡可能地抑制他的罪性,但是他與靈界的直接聯繫是與地獄相連的惡靈。這表示怎樣的人就有怎樣性質的靈與他同在。貪財的人有貪財的靈與他同在,好色的人有好色的靈與他同在,以此類推。倘若善靈無法約束他轉離惡行,惡靈就會煽動他,惡欲就會操縱他,惡靈就會纏縛他。這樣,惡人就與地獄相連,善人就與天堂相連。(參《天堂與地獄295

只是我們要知道,人類與靈界的聯繫不同於人與人的聯繫,因為這是一種內在的聯繫。照現代人的說法,這種聯繫是潛意識中的,不是顯意識上的。我們對天堂和地獄的靈流沒有明顯的覺受,因為人已經變得肉體化,離靈性的世界越來越遠了。對於遠古時代的人來說,與精靈和天使交往原如家常便飯。現代人若如古人那樣與靈交往,對真理又缺乏清楚的認識,想必非常危險。所以因著主的安排,現代人幾乎不能與靈相通,很多人甚至不知道有靈界存在。同樣,精靈也無法與人相通,很多靈也不知道有人與他同在。若非如此,就目前的狀況而言,人會相當危險,因為有太多的惡靈與他同在,而惡靈最大的欲望莫過於將人毀滅。(參《天堂與地獄292

【注】“現代”、“目前”指的是史威登堡當時的年代。1757年前後,他親眼目睹了一次靈界大審判。經過這次審判,靈界混亂的次序得到重整,人類的精神開始獲得自由,不再受到禁錮。中世紀教會的黑暗,是靈界混亂、人類思想受到禁錮的明證。十五世紀前後開始,從人文主義、文藝復興到宗教改革,是靈界秩序開始重整的前奏。十八世紀前後開始,自由民主運動風起雲湧,科學技術日新月異,是靈界經過一次大審判,人類精神獲得自由的明證。史威登堡親眼見證了這一次大審判。耶穌在世時也進行了一次大審判,如他所言:“現在這世界受審判,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約翰福音1231)所謂審判,就是分別善惡,重建次序。每次審判過後,人類有如大病初愈,重獲生機。

 

“我曾與天使談論天堂與人類息息相連的關係,我說教會的人的確承認一切善皆源自主,也承認有天使與人同在,只是很少有人真的相信天使離我們如此之近,更未想到天使就在我們的理性和感性當中。天使說他們知道世間有這種虛無的觀念和論調,真正讓他們吃驚的是,雖然聖經指出了天堂與人類的關係,教會的無知居然更加嚴重。事實上,天堂與人類的聯繫如此重要,以致人若沒有靈與他同在,就不能有任何思維。我們的靈性生命取決於此。天使說,人如此無知的原因,是因為相信他是依自己活著,與生命之源毫無關係,不知道人通過天堂與生命之源息息相連。其實,一旦這種聯繫被打破,我們立刻會一命嗚呼。

“我們若能相信事實真相,相信一切善皆源自主,一切惡皆來自地獄,就不會將善歸功於己,也不會將惡歸咎於己。起任何善念行任何善事的時候,我們將它歸於主;有任何惡欲惡念流入的時候,我們將它扔回地獄。遺憾的是,由於我們不相信天堂或地獄的流入,以為一切所思所欲皆屬於自己,出於自己,我們就將惡歸為己有,又以功德思想玷污了善。”(《天堂與地獄》302

瞭解事實真相,對於我們消除負面的情緒和心理,轉變對生活的態度,改善人際關係,將人生觀、價值觀改換一新,有很大的幫助。無知的時候,我們以為人就是人,我就是我,在宇宙中皆是獨立的個體,我是依自己活著,憑自己存在,一切欲望、感覺、念頭、思想皆出於自己,屬於自己,因此認為己有,據為己有。於是我們在各種消極負面的情緒中不可自拔,難以覺醒,虐待自己,也傷害他人,繼而又在自我悔恨中備受煎熬。或者被各種邪惡的欲望和念頭牽著鼻子走,欲罷不能,害人害己,後悔莫及。

我們若能明白事實真相,就無需將出現的惡欲惡念認為己有。我們不用告訴自己:“這就是我,我就是這種人!”我們完全可以輕鬆地說:“這些壞的欲望和念頭是從地獄流入我心裏的,我用不著接受它們。”這樣我們就將惡打回了地獄。

“惡之所以粘附在人身上,是因為人相信一切所思所行皆出於自己,於是就將惡認為己有。倘若他能相信事實真相,惡就不會粘在他身上,因為就在惡流入的瞬間,他立刻發現這是出自周圍的惡靈。一旦作此思維,天使就能將惡推開。因為天使是流入人的所知所信,而非人所未知和所不信。”(《天堂的奧秘》6206)

只是我們要知道,在察覺惡流入的瞬間,我們當即時加以拒絕,不可留戀。“進入思想的惡並不給人造成危害,因為時常有惡從地獄靈流進來,也時常為天使所抵擋。然而惡一旦進入意志,就會產生危害。因為當沒有外在約束的時候,惡就會在行為上表現出來。惡之所以進入意志,是因為思想保留並認同了它,特別是在付諸行動並從中感覺到快樂以後。”(《天堂的奧秘》6204)

也就是說,惡進入思想表現為惡念,尚不致給人造成危害。只有在思想保留它,認同它,並從中感受到快樂時,惡就進入了意志,成為了惡欲。此時,惡就難以拒絕了,因為愛或欲是人的本質。欲望得到滿足,人就感覺到快樂。凡是感覺到快樂的,就難以割捨。鑒於此,人應該時常省察並發現惡的流入,且即時加以拒絕,別保留它、認同它、享受它,否則惡欲將讓你難以自拔。

為了改善自己的情緒態度、身心健康、人際關係和生活品質,我們需要更多地省察和體認自己的心性,不能渾渾噩噩,不能隨隨便便。生活別太匆忙,別太勞累,別太功利,別太憂慮。要時常安靜下來,放鬆下來,觀察自己的起心動念,體驗各種欲望和念頭的生滅。不要執著,不要慕戀。惡的別認同,善的要順從。假以時日,等形成這種良好的習慣,我們的整個身心以及整個世界,都將煥然一新。

arrow
arrow

    gracel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