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所有 史威登堡讀書會

http://www.swedenborgians.org/

 

前言

史威登堡(Emanuel Swedenborg),十八世紀瑞典著名科學家、哲學家、神學家。無論科學研究還是神學思想,他的成就都遠遠超出了所處的時代。時至今日,他超前的科學發現和深邃的哲學思想已漸為人知,只有神學方面依然處於尷尬的境地。幾百年來,其靈界見聞和神學思想影響了教內外很多人,給他們的人生帶來了顯著的變化。可是另一方面,他的見地因為幾乎顛覆了基督教傳統,對基督教作了全新的解釋,所以始終難以得到廣泛的認同。

本書取名“史威登堡生死書”。一方面,本書簡單敍述了史威登堡的一生;另一方面,則扼要介紹了史威登堡對生命、死亡、死後生命的理解和態度。生平方面,史威登堡的人生以1744年為轉捩點。因為在這一年,他在異象中遇見了耶穌基督,被授予解釋聖經靈義、揭示靈界真相的使命。此前的經歷,本書只作簡單交代。“天才兒童”、“學習深造”、“公務生涯”、“旅行日記”、“上下求索”各章力求簡潔,圍繞一個主題展開——史威登堡成為靈界和新啟示的代言人不是偶然的。“夢日記”、“靈界日記”講述了史威登堡從科學轉向神學的原因和過程。其中“夢日記描繪了他靈魂覺醒的心路歷程,“靈界日記”描繪了他漫遊靈界的所見所聞。如果說前五章說明史威登堡成為靈界代言人絕非偶然,那麼這兩章說明他成為靈界代言人絕非突然。至於後面的經歷,“研究聖經”、“完全的靈感”介紹了史威登堡自由出入靈界以後,從時常享受靈感到完全享受靈感的過程。“聲名鵲起”、“備受關注”、“眾說紛紜”、“面臨指控”介紹了史威登堡因為奇能異事而聲名鵲起、備受關注,因為超乎常人、曲高和寡而眾說紛紜、面臨指控的奇特經歷。“最後一次旅行”、“主耶穌基督的僕人”給神人史威登堡的傳奇一生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思想方面,本書選取史威登堡最具代表性的六本著作來作介紹。《天堂的奧秘》解答了聖經是否真為神所啟示的問題,《天堂與地獄》解答了人生存的意義和死後的歸宿問題,《聖愛與聖智》解答了神的本質和創造的由來問題,《聖命》解答了神對創造的維護問題,《愛情與婚姻》解答了愛情的本源和如何創造幸福婚姻的問題,《正信的基督教》解答了基督信仰本質的問題。史威登堡的價值和光芒在這些書中顯露無遺。

聖經真是神所啟示的嗎?史威登堡給予了肯定的回答。《天堂的奧秘》一書逐節解釋創世記和出埃及記的內在靈義,將聖經的神聖性揭示出來。文字內的靈義,好比身體內的靈魂。字義與靈義有對應關係,正如身體與靈魂有對應關係。解開聖經奧妙的鑰匙就是對應學。對應學曾是古人學問中的學問,通曉這門學問的人被稱為“神人”或“博士”。古埃及的象形文字,古希臘的神話故事,古教會的象徵性崇拜,(以及周易、中醫等中國傳統文化),都是對應學的具體體現。本書“天堂的奧秘”一章通過回顧人類的四個教會時代(也就是人類的精神文明史),以史威登堡的靈界見聞為實例,對古人曾奉為至高的對應學作了一個簡單的解釋,以便讀者對聖經的神聖性及古代傳統文化產生一個全新的認識。

天堂、地獄、死後生命是否真的存在?若是,誰能進入天堂,誰將下到地獄?人的歸宿究竟由哪些因素決定?人為何要經歷死亡?人死後將去往哪里,將經歷怎樣的過程?這些問題,史威登堡在《天堂與地獄》一書中給出了明確的答案。在書中,史威登堡將他經年累月的靈界經歷和成熟系統的神哲思想有機結合起來,帶給我們一段神奇的靈界之旅,使我們對死後的世界有一個形象清晰的認識,如身臨其境一般。簡言之,人死後首先進入天堂與地獄之間的精靈界,在此大體經歷三個狀態和階段。其一是延續生前習性的階段,其二是褪去外表、顯露各人秉性的階段,其三是歸入天堂或地獄的階段。人選擇了各自的生活方式,塑造了各自的人格性情,也決定了各自的靈界歸宿。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上天堂不是單憑神的慈悲,下地獄也不是出於神的預定。人自己選擇並塑造了他的生命性情,肉體的死亡只是一個生命形態到另一個生命形態的過渡。(現代醫學對瀕死體驗的研究,與書中描繪的人死後的經歷有頗多相似之處。)

《聖愛與聖智》論述神的本質和造化的由來。史威登堡指出,神的本質是聖愛與聖智(divine love and divine wisdom)。用心觀察自然界生命現象的人,不難發現聖愛與聖智的閃光。在靈界,聖愛與聖智顯為一輪太陽。從本質上說,這太陽所發的熱是愛,所發的光明是智慧。愛與熱相對應,智慧與光明相對應。聖愛與聖智無以眼見,所見的乃是聖愛與聖智所顯的相。宇宙是神由聖愛與聖智創造而來。愛、智、用三者一脈相承,愛是動機,智是途徑,用是結果。(或者說愛是因,智是緣,用是果。)人若用心觀察和體悟宇宙萬有合為一體、彼此為用的關係,必發現造化正是聖愛與聖智所起的妙用。由於聖愛與聖智具有無限永恆的屬性,所以造化也必然反映神無限永恆的屬性。神的創造不是從一處到另一處逐步發生的,也不是從一時到另一時依次發生的,而是從永恆和無限開始的。不是時間的永恆,而是與神性同等的與時間無關的永恆;也不是空間的無限,而是與神性同等的與空間無關的無限。

《聖愛與聖智》之後是《聖命》(Divine Providence),兩者珠聯璧合,前呼後應。前者論述神的本質和創造的由來,後者論述神對創造的治理和維護。如果神的本質是愛與智慧,如果神所創造的一切皆為美好,為何一位全善全能之神所管理的世界竟充斥著罪惡和苦難?為何一位完美的神所創造和維護的世界並不完美?疾病、苦難、死亡、戰爭、災殃、意外的發生,如何與神的全善及全能共存?神願意每個人上天堂,沒有人被預定下地獄,為何地獄又存在,而且數不勝數的人走向了地獄?神若真的存在,為何不直接向人顯現,或者顯出他的神跡,或者讓死人的靈魂顯現,以便引人相信?神若真的存在,為何人的信仰千差萬別?孰是孰非?人又當何去何從?神為何允許甚至任憑惡存在?為何不及時懲治惡人?為何允許人犯罪?這些問題都是史威登堡在《聖命》一書中所要回答的。

《愛情與婚姻》一書全面而深刻地論述了愛情與婚姻的方方面面,包括夫妻在靈界的重逢、愛情的根源、經營婚姻的原則、真愛所能帶給人的快樂、愛情與婚姻引致男女雙方的改變、導致夫妻冷淡甚至離異的根源、促成夫妻表面恩愛和諧的因素、從擇偶直至成婚當注意的原則,等等。本書“愛情與婚姻”一章以史威登堡的四個靈界見聞為引子,論述愛情的根源和本質,並就如何創造美滿幸福的婚姻提出原則性的建議。史威登堡指出,神有兩大屬性——愛與智慧。相應地,神賦予人兩大本能——覺性與意志。神的愛與智慧本為一體。當人接收神的愛與智慧有所偏重,便有了男女之別。男女存在理性與感性之別,這是眾所周知的。男人更富於智慧,偏向理性;女人更富於愛,偏向感性。心性之別繼而反映在身體上。正因為男女之間存在這種先天的分別和互補關係,所以男人和女人均本能地感到異性的吸引。這是愛情的根源。善用愛情與婚姻,有助男女雙方回歸人性的圓滿,達成愛與智慧的交融。當今時代,深相契合的愛情十分罕見,因為愛情與名利、地位、欲望、虛榮扯上了千絲萬縷的聯繫,難得純粹。多數婚姻只有表面的恩愛,不是基於深相契合的愛情。契約得以維持,端賴許多愛情外的因素。史威登堡指出,欲成就幸福美滿的婚姻,正確的信仰不可或缺。因為信仰帶給人崇高而永恆的價值觀,使人們將愛情定位于貞潔與永恆。再者,信仰要求人止惡修善,指出不以斷惡為前提的善行非為真善。真愛源於真理與美善的結合。人的生活只有提到信仰的高度,以信仰的要求為準則,才能掙脫妄念的束縛,遠離惡欲的污染。如此,愛情才能純粹,婚姻才能美滿。

 

《正信的基督教》一書重新詮釋了基督信仰的真諦。史威登堡指出,今天的基督教已偏離了起初使徒所繼承的信仰。使徒所傳的福音是信主耶穌基督,因為他榮化了他的人性,與神性融合為一。“神在耶穌基督裏”,是使徒常用的字眼,而且使徒所建立的教會無不以彼此相愛為實踐信仰的準則。簡單的信仰,仁愛的生活,這是使徒時代教會的寫照。時至今日,簡單的信仰變成了玄奧的教義,仁愛的生活變成了徒有其表的偽善。本書“正信的基督教”一章特別就三個方面詮釋基督信仰的真諦:(1)使徒所繼承的信是信主耶穌基督,違背理性的三位一體神觀不過是宗教會議的產物。(2)救贖乃是肅清靈界混亂的次序,征服地獄,重建天堂,新立教會;十字架是耶穌榮化他人性的最後一步,與救贖沒有直接聯繫。(3)仁愛的生活是真信仰的必然表現,稱信便得救,行為無關緊要,是對聖經的誤解和偏離。《正信的基督教》一書希望通過重新詮釋基督信仰的真諦,引導教會獲得新生,恢復使徒時代那種簡單的信仰和仁愛的生活。

史威登堡的神學超越了宗教形式,他所宣導的信仰也要求信徒超越表面的虔誠。“一切行善之人,無論秉持何種信仰,皆于天堂有分”,這是他一貫堅持的法則。以自己的宗教為唯一正教的人,難免對其他宗教產生偏見。若能透過形式看到實質,多種宗教並存就不是問題。因為他懂得,神安排世間有多種形式的信仰,以適合各種秉性的人。信仰的表現形式和表達方式雖有差別,內在實質卻能相通,皆承認神明、永恆、死後生命的存在,承認人當照真善美的要求行事為人。一切真按自己信仰原則生活的人,都于天堂有份。(本書在注解中偶爾引用其他宗教的經典,比對各宗教經典的相通之處,也是基於上述原則所作的嘗試。)但願各宗教之間,同宗教的各教派之間,能有更多的理解和包容,求同存異(存形式之異,求實質之同),和平共處,共造大同世界。馨香祝之!

 

2011815自序於湖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racel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